紧急手术丨罕见疾病突袭产后妈妈,高风险手术力保平安
病情摘要
患者小兰(化名),剖宫产后 4 天(产褥期)突发急性主动脉 A 型夹层,病情罕见且凶险。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中层形成的致命性疾病,而产褥期女性因激素变化、血流动力学波动,一旦发病进展更快。小兰入院时病情凶险,随时面临大出血、心功能不全、心跳骤停等风险。
治疗经过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心外科团队紧急为其实施 “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置换 + 冠脉移植术(Bentall 手术)” 及 “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术后患者循环稳定,平安返回监护室。
监护室内除常规大血管术后监护(呼吸功能、内环境平衡、预防肺部感染及术后渗血)外,医院同步组织产科会诊,针对性处理涨奶、低烧、恶露持续等产褥期问题,严防宫内感染及术后血栓风险。
出院前复查:如图显示全主动脉CT检查,已无主动脉瘤,血管形态良好,术后效果较佳。
坚定选择丨从电梯里的胸闷到跨省救援,每一秒都在与死神赛跑
突发不适:产后喜悦被“胸闷”中止
产后第四天,还沉浸在喜悦中的小兰正准备去另一楼层看望刚出生的宝宝,刚进电梯,胸口突然闷得厉害,“像被什么东西压住胸口,不舒服得厉害。”“可能是低血糖吧?”她强撑着走出电梯找医生。
转到急诊室躺下后,护士想扎针输液,找了半天血管都没找到,开始意识到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等到医生过来做了胸部B超,说是主动脉夹层,天有点塌了。因为家人事先对这个疾病有些了解,明白其中凶险,更觉得焦灼,不敢耽搁,辗转2家医院,完善了专业检查,诊断结果一致,主动脉A型夹层。
连夜转运:
8 小时生死路,一场 “赌赢” 的选择
回忆起当时做决定,妈妈在一旁解释道,“我很坚定要赌一把,女婿果断拍板支持,他就一刻不耽搁,联系120,办理出院转院等各项手续,当天晚上就出发了。”
从外地往上海赶,那一路走了8个多小时。做完手术,还在恢复期的小兰回忆起那夜的经历,躺在救护车上,涵洞一个一个地过,能听到家里人在旁边焦急的说话声,催促着慢点,太颠簸了,又催着快些,但自己仿佛置身事外,可能因为打了镇定剂,有时又觉得自己是清醒的,觉得自己肯定可以挺过去,血压好像挺稳的。
转运的同时,德达的手术室也时刻准备着,安静地等待;心外科团队提前研读家属线上传来的影像资料,不断询问患者当下情况。早上7点多救护车稳稳停在医院门口;8 点整,小兰被准时推进手术室。夏瑜医生在术前间隙高效完成家属谈话,小兰妈妈说道,“到这一刻,我们砰砰直跳的心平静了许多 ”。
术后时光:监护室的漫长等待与痊愈的期盼
在监护室的日子,小兰记忆里过得特别慢,“有时候感觉睡了很久,睁开眼问护士,才早上 5 点半;盯着钟看半天,其实才到 6 点。”她笑着说,没事干就看着护士和医生在病房里来回忙碌,听着仪器滴答滴答的声音,默默数着时间。
回到普通病房,小兰的上半身仍有些不适,两处刀口被束胸带固定着,虽有压迫感但尚能忍耐;最让她煎熬的是涨奶 —— 术后需要补充营养,却不能喝汤汤水水,只能靠清淡干食缓解胀痛。“但只要能活着,这些都不算什么了。” 她轻声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早点出院,回家抱抱宝宝。
妈妈在一旁满眼心疼地看着女儿,感叹她的坚强,至今,她们还不敢和女儿谈及这些天的煎熬——那夜一边和夏医生不断沟通病情,一边盯着地图上的路线,虽然也知道两个司机已经尽快赶路了,但还是忍不住催促快些,又怕扰乱他们夜间开车安全。好在现在一切过去了。
从电梯里的突发不适到跨越千里的紧急手术,从产褥期的双重考验到医护团队的生死救治,这场生死时速的救援,始于坚定的选择,如今阳光照进病房,小兰知道,她和宝宝的团圆之日,不远了。
心脏大血管外科科室介绍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由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孙立忠教授、刘建实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脏中心密切合作,集国际先进的医疗理念,引领行业发展新标准,拥有心血管疾病救治的“快速反应部队”,让急性心血管患者在来院后平均90分钟内即可得到手术治疗的机会。德达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致力于为患者提供至臻、至善的医疗保障,为寻医无门的患者开启“心”的希望,挽救“心”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