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陆续进入疫情高发期,不少朋友已经“阳过”或“阳康”,又或者陷入了疫情焦虑。
平时一有头疼脑热,就怕是感染了新冠?感冒、流感、新冠,又该如何区分?家里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又该怎么办?
今天,上海德达医院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一、感冒、流感、新冠,傻傻分不清?
随着气温的降低,冬季感冒、流感又进入高发期。
二、面对传染性疾病的夹击,如何初步辨别是流感还是新冠感染?
1、自我排查
出现咳嗽、发热,就给自己戴上了新冠标签?别着急,先给自己做个排查。
作为传染性疾病,少不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可以回想一下:
(1)是否去过疫区?
(2)是否有接触过来自疫区的人群?
(3)是否接触过发热患者?
(4)外出回家,有没有做好更换衣服?
(5)拿取快递外卖,有没有消毒洗手?
排查过这些问题,也就对自己的情况有了初步的认知。
2、症状对比
(内容总结自《内科学第 9 版》、新华社、央视新闻、北京新闻广播、北京日报等)
上海德达医院温馨提醒:新冠症状出现平均2天后,抗原检测才会出现阳性(两道杠)。
三、心血管疾病患者确诊阳性,该如何应对?
新冠病毒感染后,除了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其他器官系统受损表现,心血管系统即是其中之一。
据调查显示: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心血管系统受损,可诱发心肌炎、心梗,甚至有小部分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1-2]
同时,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主动脉夹层在冬季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夏季,12月、1月是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的高峰时期[3]。
因此,新冠+寒冷是心血管患者这个冬季所面临的“两座大山”,如何才能远离“伤害”?
1、警惕心肌炎的发生
近期,“阳过后小心病毒性心肌炎”话题引起广大网友热议,心肌炎也再次进入大众视角。感染新冠后,无论是否有心血管病史,心肌炎都是需要警惕的并发症之一。
心肌炎,就是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可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因素,或非感染因素(如自身免疫疾病等)引起。其致病源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各种病毒最多见,新冠病毒也可能会引起心肌炎。
心肌炎可对各年龄阶段人群发起攻击,且20-40岁青壮年比老人、儿童更易中招。[4]
心肌炎的病程可能会持续数天至数月不等,严重时会引起扩张型心肌病或心力衰竭,甚至引发心脏骤停。
医生提醒:
40岁以下青年人,感染新冠1-3周出现心脏不适症状,如有心慌、胸闷、气急、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胸痛等不适,需要提高警惕并及时就医。
建议在疫情期间多注意休息、保证睡眠,保持良好的抵抗力,且感染转阴后2-4周内不做剧烈活动。
2、防范心梗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在冬季高发,且病毒感染会显著提升心肌梗死事件的风险。[5]
如果感染新冠:
(1)急性感染后可能会激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活动,导致斑块不稳定,诱发心梗。
(2)炎症和发热会增加对氧气的需求,导致心率增快,冠脉血供减少。
(3)若发展至肺炎则会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这几种因素也会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导致心梗。
医生提醒: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尽早熟悉心梗的相关症状。
如果疫情期间突发胸痛,且高度怀疑心梗,尽快拨打120,就近到有胸痛中心的医院,走胸痛绿色通道,尽早得到专业治疗。
3、规律用药,常规监测
只要躲过心肌炎及心梗,心血管疾病患者便不必过分焦虑。
做好日常药物储备、对症用药,做好心率、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的日常监测,稳定基础疾病,是安然度过疫情的几个关键。
四、心血管疾病患者服药建议
4、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良好的免疫力是应对新冠疫情的基础,然而肥胖、精神应激、失眠、营养不良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会削弱我们身体的免疫力。
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虽然年轻,但免疫力偏弱。
医生提醒
心血管疾病患者饮食方面需要清淡,少油、少盐。过多的盐分摄入有可能会引起血压、心功能的变化。可增加蔬菜水果、谷类的摄入,适量吃鱼类、蛋类、豆制品等,平衡膳食营养结构。部分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还需要注意安排合理的饮水量,并保持监测体重的习惯。
同时,上海德达医院提醒广大朋友:若短时间内体重增加则需要引起警惕。
5、坚持物理防护不放松
即使感染过某种新冠病毒,也不能一劳永逸,后续仍有可能感染上其他新冠变异毒株。
所以物理防护依然是预防“新冠感染”最简单易行且非常有效的手段。
避免感染/二次感染的四原则:
1、勤洗手、戴口罩、保持“一米线”社交距离、公筷制、不去人员聚集场所等,养成正确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打喷嚏、咳嗽时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科学做好个人防护;
3、对于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近期与新冠病毒感染者有接触者,应主动进行核酸检测。
参考文献
1. ZENG J H,LIU Y X,YUAN J,et al. First case of COVID- 19 complicated with fulminant myocarditis: a case report and insights[J]. Infection,2020,48( 5) : 773 - 777.
2. INCIARDI R M,LUPI L,ZACCONE G,et al. Cardiac involvement in a patient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 COVID-19) [J]. JAMA Cardiol,2020,5( 7) : 819 - 824.
3. XIA L T, HUANG L, FENG X, et al. Chronobiological patterns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in central China[J].Heart,2020: heartinl-2020-317009. DO1:10.1136/heartinl-2020-317009
4. 整合参考自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冲上热搜第一!“阳过”后,警惕心肌炎!》
5. 整合参考自微信公众平台-医脉心血管-2020-02-13《新冠肺炎与心梗事件:认识风险,正确处理,有效预防》